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
 
主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阜阳日报》以较大篇幅关注蒲公英项目(6)

2011-06-01 23:25   编辑/admin、文/邢军朋 杜可名/摄
    数据无法统计的改变
 
    在磕磕绊绊的探索中,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3月15日,阜南县苗集镇马塘小学与 PLCF 签署图书馆共建协议。至此,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已达20所,而其中13所设在阜阳多个县市区的乡村小学,阜阳成了这个项目最青睐的地域。
 
    不断改进的管理模式加上项目学校的积极配合,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2009年3月开馆的阜南县鹿城镇李坑小学,如今要求每位老师每天早读时间留出15分钟为学生朗读,各班语文教师每周在图书馆上阅读课不得低于1小时。图书馆负责人孙允说,学校还将阅读课与绩效工资挂钩,每上一次阅读课学校给该教师加绩效工资2分,行之有效的引导让老师们都爱上了阅读。
 
    同在李坑小学的王玲老师欣喜地看到,“每次进图书馆,同学们都像欢喜的小鸭子,一边往前冲一边嘎嘎叫,进去之后拿一大摞。”在王玲看来,阅读不仅帮助孩子们提高了成绩,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的改观,“内心的丰富,坚持、自信、乐观、不再畏惧,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变化。
 
    一些项目学校的家长也看到了自己孩子因为爱上阅读而发生的积极变化。临泉县姜寨镇王楼小学学生王清丽的妈妈,曾给 PLCF 的阅读志愿者丁晨曦写去一封信,4页信纸上满是感激:“其实我们王楼小学的很多家长从心里很感激你们的,只是因为一些家长太朴实,不知道如何表达对你们的感激之情,还请你们谅解,行吗?”王清丽自己则在信中写道:“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我们太需要你们无私的爱了。”
 
    这些受益者的肯定或赞誉,让 PLCF 的支持者觉得,现实距离设立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的初衷越来越近。志愿者团队仍在不断募集资金、选择项目学校,让“蒲公英”在更多的乡村小学扎根。每确定一所项目学校并不简单,除了看学校是否有空置的教室作为场地,更重要的是考察校长对阅读教育的认知、热情和支持度、教师的集体素质等等,以便评估该校能否始终保持热情、不惧琐碎地利用好图书馆。
 
  • 共7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媒体联系

玄伟剑(美国)
Email xuanwj@gmail.com

陈黛蓉(中国)
Email daisycdr@gmail.com